行业资讯分类
leyu乐鱼官网(股份)有限公司绿化设计优选九篇

  leyu乐鱼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根据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特点和演替规律,使植物群落成为为绿化的基本单元,在城市中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城市绿化的效益在于它能创造综合效益,首先,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效益体现在:因绿地面积增加产生的降温增湿、改善气候条件,净化空气污染物,创造舒适的小气候环境等作用。其次城市绿化能产生社会效益,体现在:城市绿化不仅能增加城市空间绿地面积,还能对城市产生较强的美化作用,体现赏心悦目的美学功能。

  在从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时,经常会遇到绿化规划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这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房地产商在开发楼盘时,往往重视建筑总平、建筑单体以及住宅样式的设计。这是因为建筑规划需要经历较为严格规范的审批程序,而对于楼盘中的景观绿化规划不需要严格的审批,因此往往不被重视。由于景观绿化的规划不要审批,开发商在规划时往往凭自己的主观意念,权力常凌驾于设计师之上,主观臆断,对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改来改去,有时甚至面目全非,这种“下指导棋”式的设计常常让设计师倍感无奈。另一方面,景观设计师的专长是设计,着重于对树种的整体形象如树冠、高矮、大小、气味、叶态及季相变化效果的认知。掌握树种的生态习性、适应性则非设计师专业知识范畴。这种专业上的差异往往造成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和地方生境存在一定的误差,使得一些树种不能适应当地生境的要求。由此可见,纯粹由设计师设计的绿化规划方案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绿化规划监管体系。一个规划设计在进入实施之前必须经过规划设计属地专业团队的审核,如同建筑规划一样,由专业团队对规划设计进行分析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达到当地生境的要求。监管措施得当有力,人们对景观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相应也会对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植物元素是城市绿化中最基本的要素,而植物对生境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园林设计师不是万能的,他们在从事设计时对植物元素的采用多数是建立在对植物外在的认识上,而对该植物的生态习性并不了解。因此设计师常身临其境,现场勘察。尽管如此,仍然不能避免在树种的选择上出错。如南种北移问题,气温是决定因素。北种南移又有湿热问题。2008年的低温天气使福州多数桃花心木受冻严重,而桃花心木在石狮并未受冻。落叶树银杏、枫香在南方生长欠佳,甚至不能正常转色,使得季相变化不明显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等等,这些都是设计人员无法预计到的。

  大规格苗木的景观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作为主景树,大规格苗木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主景树一般都要求树形优美,高大、树冠完整,如桂花、香樟、小叶榕、广玉兰、白兰花等。这些树种适应性广,树形优美,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在生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采用是必要的。在标志建筑周围、入口等景观要地也需要配置一些大规格苗木。但是,苗木规格也不是越大越好,更不能泛滥。除了成本高外,胸径20 cm以上的苗木一般都不是苗圃地培育的,而是从野外挖掘的。苗木工作者先从拆迁、征地、老厂房等绿地中购得原栽大树,然后将其移至苗圃,经培育成活后进入市场。由于利润空间大,一段时间曾经盗采盗挖成风,如桂花、香樟、广玉兰、小叶榕、罗汉松、紫薇等,盗采盗挖相当严重,这些大树在移植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实际上成活率并不高,这对于古树名木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挖掘严重的地区实际上对当地生态环境还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慎用大树实际上也是对大树资源的一种保护。此外,大树的采用也有较大的风险,其管护水平要求很高,又有“假活”现象,管护不好就会容易死亡,造成巨大损失。应该摒弃那种盲目求“大”、以“大”为“档次”的绿化行为。

  适地适树是选择绿化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道路绿化规划中应该遵循的首要原则。某些城市在绿化建设上“不差钱”,忽视本土的气候特点和地下环境条件,片面追求名贵树种,其结果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还造就一批失败的道路绿化景观。必须看到,城市绿化系统有其多样和复杂性,植物本身有异质性、地域性、适应性,乡土树种是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对本土的适应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生命力都经过实践的考验。同时,乡土树种苗源多且获取容易,成本较为低廉,具备地方特色,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要尽可能的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在纵横交错的城市骨架里,又要设法不同于其他道路,突出道路本身的形象和个性。因此,在概念上,应该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深入了解并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既有景观,从而在设计上突出道路自身的特色,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如以乔、灌、草搭配,立体种植,营造自然森林景观;落叶与常青树种搭配,建设优美的道路绿化带;花季不同的植株搭配,使之达到四季景色不断又各有特色。一言以蔽之,既要多采用自然的配置形式,又要勇于打破传统,力求多变、清晰、明快,提升道路识别度,打造道路特色。

  城市道路绿化既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大地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道路绿化设计要服从该地区的绿化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规划,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形象地说,一个良好的道路绿化系统,是可以和周边环境“共同呼吸”、可以赋予道路周边环境以灵性的。周边环境也同样作用于道路绿化系统,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应与道路环境相协调,与路域外的环境相协调,应有机的融入周边环境之中,符合区域、城市、地块之间应有的景观连续性和整体性,成为城市浑然天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道路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要承载多项市政公用设施,如道路照明、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等。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些道路绿化建成多年后,需要破土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一些道路建成之后,发现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够,绿化用地不足,无法达到绿化效果、形成景观。以上现象至今在我们的城市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道路规划时缺乏总体规划设计意识。因此,绿化建设必须与其他道路附属建设同时进行,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城市道路的绿化和其他附属设施,应该齐头并进,相互协调,不可偏废。同时,在绿化规划设计时,也需要有一定前瞻性眼光,对于绿化档次和品位,应该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把握,避免日后重复建设。

  道路绿化是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现代都市对于道路的要求早已不仅仅只限于承担交通功能,道路还是城市景观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优美的城市环境、怡人的道路绿化,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舒适的生理要求,既代表着一个城市直观的风貌形象,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是生态意义和景观意义的双重设计,唯有充分遵循生态环境自身规律,充分考量人、车、路、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创造出亲切、舒适、具有生命活力的绿化

  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高速公路生态保护与绿化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认识也从过去单一追求使用功能发展到对生态保护、景观优化、地区文化传承以及公路行车安全、舒适等功能的需求,赋予了高速公路绿化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内涵。所谓高速公路生态绿化,就是利用构成生态系统的各植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种群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和改善公路环境的绿化方法。其技术手段是根据生态学、环境学、造林学、园艺学、美学、路桥工程等学科的原理,通过科学设计、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利用群落的成层现象,在高速公路路域空间配置植物,采用先进的栽植技术建立起具有特定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的植物群落。

  目前,人们对高速公路的要求已不再是从一处到另一处的通道,而是能承担足够的交通量。并具有自身的优美流畅线形,富有行车诱导性以及与周边环境景观统一协调的设施。设计良好的高速公路能同时满足人、车、路、环境及景观的要求,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对景观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强调道路的空间线形组合良好,使人赏心悦目,并能完全满足车辆高速行驶的动态需要,同时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一种令人愉快和兴奋的环境;另一方面强调道路与沿线的绿化、设施和环境等构成一个整体,使得公路以外的人俯视公路时不认为它是一个孤立的带状结构物,而其本身就是环境的一部分。显然。这就凸显了景观,尤其是景观绿化对公路建设的重要性。

  公路景观绿化是在路域范围内种植和管护绿色植物,从而提高运营条件和环境质量,美化和丰富沿线景观。公路景观绿化是以种植绿色植物为中心。涉及防护、灌溉、整地等种植基础和配套工程的一项综合工程。其范围包括带(上、下边坡及平台)、线(土路肩和分隔带)、面(交叉区、弃土场、构造物周围)、块(管理服务区和苗圃)等,通过设计、施工、验收、管护等环节,共同构成景观生态绿化体系。

  绿化能吸尘防噪、净化空气,能固土护坡及防止水土流失。绿化能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能使的挖方路堑岩石边坡披上绿装,使新建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低;能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公路构造物(如:立交桥、服务停车区、收费、管养站区)巧妙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高速公路的使用者——司机及乘客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

  高速公路绿化是司机和游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以优美、舒适的享受,还能有效地起到防眩遮光的作用,保障行车安全。

  (1)合理设计,优选绿化模式。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目的是在满足高速交通功能需要的前提下,采用植物绿化手段有效地改善行车安全、生态环境和公路自身及其周边的景观。因此,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公路使用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景观绿化的需要,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群落成层特性,搞好生态绿化。一是要重视长期效果,不能过分强调绿化效果,简单照搬园林绿化的模式,一味强调覆盖率或者绿期等指标,忽视生态系统和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二是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角度进行植物绿化设计,在技术上尽量模拟自然界的规律进行配置和辅助工程设计,避免违背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规律进行强制绿化,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创造不同层次、不同环境空间绿化效果;三是强调整体布局的统一性,点、线、面结合,局部地区重点绿化,中间地段过度处理,路域绿化体现多样性;四是结合本地区地方特色,使高速公路成为集功能性、观赏性、游览性于一身的综合体系。

  (2)科学选择植物。选择树种和草种首先应考虑适应性和抗逆性,提倡优先选用本土植物,少用或不用外来植物;为了提高绿地建植速度和群落稳定性,可采用混播和草、灌、乔相结合的技术。根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和土壤差异,区别使用冷地型或暖地型植物。避免在大范围内种植单一植物或品种,以防病虫害沿线传播;还要注意植物相生相克、净化空气等特点,趋利避害。

  (3)采用先进、有效的建植技术。①清理现场,修整坡面,充分回填和整地,创造良好的作业面。做好植物检疫和病虫害预防工作,要选用良种壮苗,播种前要采取温汤或药物浸种,严防植物病虫害沿线状分布和蔓延。②正确实施播种和移栽。在北方春季播种和移栽效果最好,其他季节应采取一定措施方能保证成活和顺利越冬。对乔、灌、花卉的移栽要做到正确起运,要带土起苗或根部沾泥浆,减小挤压、碰撞,随起、随运、随栽,采取必要的保湿、保鲜措施。③采用液压喷播技术。液压喷播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特别在公路护坡绿化中应用最为广泛,是工路护坡工程招标的必选技术之一,具有播种均匀、出苗率高、基层稳固且营养充分、适应不同坡比工作面植草的特点,并在岩石护坡、灌木林建植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此技术中的基材选择、混合比例、喷播方法是关键性技术,要由有经验和技术设备的专业队伍来实施。②播种或移栽后要及时浇水。护坡播种后加复无纺布有利于保持表土水分和防止暴雨冲刷坡面。浇足头水,以后视天气情况定期进行喷淋作业。

  (4)加强管护。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适度修剪、浇水、施肥、抚育间伐、预防病虫害、火灾、人畜破坏等自然或人为灾害。

  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大西南出口通道的前沿城市。都匀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易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2001年10月,都匀荣获“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对都匀的城市风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城市绿化改造的力度,街道绿化作为城市的风景线 都匀市道路绿化现状

  本文认同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划》CJJ75中对城市道路绿地的定义,及道路和广场用地范围内可用于绿化的用地。并将都匀市道路绿化用地分为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人行道绿化带及街边广场绿地。

  都匀市在进行道路绿地规划中,分车绿带主要设计在贯穿都匀南北的主干道上,北连接夏蓉高速与贵新高速北出口,南接南出口。分为城市中心区即剑江中路分车绿带及干道出入口斗篷山路和剑江南路分车绿带两种设计模式。

  1.2.1 剑江中路分车绿带设计模式。都匀市剑江中路为车流量最大的路段,设计车道为4车道,中央分车绿带的作用主要是进行上下行车道的分隔以及吸附灰尘和汽车尾气,宽度为1~1.5m,主要利用盆栽植物作为绿化带,常用的植物有苏铁、毛杜鹃、万年青、茶花等,部分路段采用铁栏杆进行车道分隔,栏杆上每隔几米设计有放置花盆的结构,上面根据季节摆放一些草本或木本花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市容的作用。

  1.2.2 剑江南路及斗篷山路的分车绿带设计模式。剑江南路及斗篷山路是进入都匀市区的主要通道,是外来人员了解都匀市绿化水平的主要窗口。分车绿带宽度在2.5m左右,以乔木杨梅,红枫等作为中央骨干树、灌木金色黄杨、红花檵木在下层进行图案设计构成绿化的主体,在节日期间还增加一串红、报春花、金盏菊等的草花种植的图案来丰富街道景观。

  1.3.1 中心岛绿地设计现状 都匀市中心岛绿地设计主要借鉴其他城市中心岛绿地的设计形式,圆形,中心是现代雕塑与喷泉,中间层为苏铁、小叶女贞等灌木球,外层是由灌木组成的图案。重形式而无内涵,未能体现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1.3.2 导向岛绿地设计现状 都匀市导向岛绿地设计较为成功地改善了原本植物结构单一的都匀市城市环境,此类绿地主要设计在西苑及大十字的Y形交叉道口上,乔灌草比例设计较为合理,乔木选用以不遮挡行车视线为依据,主要以蒲葵和杨梅为主,下层种植耐荫植物八角金盘和本地毛杜鹃,外缘以四季草花作为色彩点缀为其增色不少。

  都匀市人行道绿化设计的现状是设计形式单一,无论人行道的宽窄,都是设计单排行道树,仅能算是达到基本绿化及遮荫的功能,绿化量就打造生态园林城市而言远远不够。在行道树种的选择上倒是遵循了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根据不同路段的环境要求,分别选择银杏、桂花、广玉兰、香樟、女贞等树种。但也存在行道树在某些路段生长不良的现象。

  都匀市街边广场的绿化以都匀市人民广场的绿化为参考模式,设计形式以规则式为主。垂直结构上以乔木和灌木两层为主。节假日在广场入口处设计组摆花坛群,增加节日气氛。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除作为城市出入口的斗篷山路段、剑江南路及部分滨河路段的绿化率大约达到道路用地面积的30%,城市中心区域如剑江中路达到约10%之外,其它路段的绿化率更低。

  如大西门路段矛盾尤其明显,主要体现为行道树枯死或生长不良,这些路段在雨天过后粉尘污染较其他路段严重。

  笔者发现,通过盆栽植物隔离上下车行道的这种设计模式,在夜间容易由于一侧车辆撞翻绿化植物导致另外一侧的行车受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还存在不重视挡土墙和道路边坡的绿化、绿化设计未能体现地方民族文化及城市特色的问题。

  3.1.1 在裸土上增植地被。都匀市行道树设计采用方形种植池的设计,种植池内土壤较为板结,雨天泥土溅落到铺装路面上,行人的走动将泥土带到其它地方,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洁净度。笔者建议在种植池的裸土上栽植苔藓植物或三叶草等地被,不仅可以增加绿化量,也可起到保持水土及促进行道树生长的作用。

  3.1.2 利用攀援植物增加绿量。在大十字栏杆进行车道分割的路段,建议在预留的放置盆栽植物的种植池内选用耐瘠薄和浅根性的攀援植物,如牵牛花、金银花等,让其起到吸附灰尘及美化街景的作用。

  3.1.3 重视挡土墙和道路边坡的绿化。不太陡峭的道路边坡种植灌木球或地锦等植物遮盖裸土,提高绿化量,挡土墙上种植常春藤等垂直绿化植物增大绿量。

  在大西门等行道树生长不良的路段,每隔5m左右开辟条形种植池,用红花檵木、金色黄杨等灌木或草花组成图案底层,上层栽植红枫、龙爪槐等小乔木的方法解决行道树根系伸展受限的问题。利用条形小花坛代替行道树绿化的方式来丰富城市景观。

  可将能体现布依族、苗族文化的乐器管笔和头饰牛角银饰的设计理念用于中心岛绿地的设计小品之中,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也可由城市规划局或园林管理部门确定一种当地物种资源丰富的树种作为市树或市花以体现城市特色。

  群众作为城市的一份子,应该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政府因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让民众了解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风貌的重要意义。如果沿街商铺能在店门口都摆放盆栽,沿街住户都在自家阳台上进行美化,这样全民重视绿化的城市一定可以成为像意大利首都罗马那样的花园城市。

  反观中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发展过程,城市道路绿地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景观、烘托城市建筑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笔者对都匀市城区街道绿化绿地设计只是一个探索,要使城市城区的道路绿化景观功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和理论中作进一步的总结和探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 吴华英,伍夏君.义乌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设计[J].农业科技开发,2004(1)

  4 林丽君.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8(5)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居住环境也同步发展,居住区绿化面积大大增加,绿化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绿化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注重绿化设计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立意要表现出对居民的尊重,重视他们真实的本性和需求,尽量满足居民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要,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为居民营造出优雅的、安静的生活环境。但居住区绿化中依然存在绿化布局不合理、面积不达标,植物配置单调,绿化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对居住区的发展起到阻滞作用。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在考虑居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亦要做到以人为本,扩大绿地面积,植物配置栽植方式也有所创新,使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同时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

  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活动、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简单的维护、最少的投入,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居住区绿化环境境界。“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对居住区绿化设计的直接要求: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角度出发,让居住区绿化环境满足居民的根本心理需求。适当的领域划分以满足居民对安全、安定、归属和邻里交往的需求,形成亲切宜人的户外生活场所,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位[3]。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不断进取,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居民使用最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影响最大。而现行的绿化设计体制中,建筑和园林是截然分开的两个行业,一般居住区都只在建筑布局后,将剩下的地块供园林设计师“填空”,这样就极大地妨碍了绿化整体效果的表现。

  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用地的紧张,致使人均的绿地面积较低,极大地改变了居住区中传统的空间绿地,组团绿地的布局。在绿地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虽然增加了公共绿地的面积,却使人均绿地面积降低了,造成了居住区环境的恶化。

  其次,绿化设计缺乏特色,居住区绿化设计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植物种植过于单调乏味或繁琐零碎,物种丰富性不足,层次感不强,结构简单,缺乏地域特点[6]。

  最后,居住区绿地中的活动场地普遍不足,体育活动场地尤其缺乏;不仅没有充分考虑到老人和儿童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建造一个合理的活动场所;没有为盲人设计盲人道或扶栏等便利设施,更没有为伤残人员设计无障碍通道;而且游憩活动场地等设施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的居住区绿化中普遍存在“重草轻树”的现象,由于“种草三日,种树十年”,为了能立竿见影,人们砍树种草,本末倒置,造成“低头草茵茵,抬头天光光”的现象,殊不知树的绿化效果远胜于草,并且费用低,所以居住区绿化应该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宜草又宜树,以树为主。同样面积的树,其释放氧气、吸附粉尘等的绿化作用远大于草。种植草坪投资大,养护费工费力,综合效率不如种树,必须切实纠正一些城市热衷于种草坪,尤其在绿化广场中草多树少的现象。

  在绿化植物品种和树木的选择上,贪大求洋、盲目引进之风盛行。首先是重外来树种、轻本地树种,盲目引进,不管其是否适宜本地气候、文化历史特点。其次是陷入了重视移栽大树、轻视栽树苗的误区。移栽大树既破坏别处的生态环境,又不易保证成活率,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一些居民区的绿化广场喜欢在其中布置工整的修剪图案和大片的装饰性草坪,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感,也不符合居民行为的基本要求。当前,绝大多数的居民区绿化广场中的草坪四周都立有“禁止践踏”的标牌,一片融融的绿意却将居民拒之其外,可视却不可达,不免令人索然。另外,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居住区绿化广场内缺少高大的遮阴乔木,使得居民无法躲避炎炎烈日;在生物萧条的秋冬季,草坪都已枯黄,这时的广场呈现给居民的是一片荒凉与衰败的景象,这些不利的现象大大降低广场的使用率。

  居住区绿化工程一旦完成,便无人看管。定期修剪、除草、治虫,必要的浇水,冬季的防冻等一系列的养护工作不能到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也影响了居住区绿化的效果。一些小区居民还没有真正重视绿化建设,爱绿、知绿、护绿的意识不强。居住区管理对绿化建设重视不够,对绿化投入较少,也有的居民区重栽轻管,存在人为破坏,设施绿地损坏的现象。

  园林植物也是居住区绿化中的主要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旺盛的生命力,改善着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植物景观是长效的,硬质景观是速成的。植物景观至少3~5年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要到最佳观赏期还需一定时间。相比之下,建设者希望一投资既能见效,所以对硬质景观情有独钟。这种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而对植物的合理配置和造景设计,更没有考虑到居住区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

  立体绿化是在平面绿化布局的基础上,向空中发展的一种绿化模式。垂直绿化使用的藤本植物,具有占地少而绿化面积大、生长快、绿化见效快、遮荫降温效果好的优点,其覆盖、遮挡、掩护作用明显,有利于滞尘、防污,繁殖容易,养护简单,便于普及等特点。居住区绿化要多选择种植攀援植物,如紫藤、爬山虎、牵牛花、凌霄、茑萝等,具有卷须、吸附、缠绕、钩刺等攀援功能,以绿化暴露的建筑墙面、矮墙、围栏等。也可在居住区绿地增加花架、立柱、拱架等,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的效果。

  在植物选择过程中,多选用乡土植物。对居住区绿地进行合理布局,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增进生态环境平衡。广泛地使用草本花卉与草坪相结合的地被植物,不仅可以解决地面问题,还具有观赏效果。根据各类植物生态习性,采用不同种类、叶色、花期的植物,科学配置来构造空间、营造景观。居民区绿化应因地制宜,在植物品种选择上要求以本地植物为主,引进适合本城市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植物品种,提高成活率。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优先培育和种植本地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树、花、草等种类。

  强调以绿化为主的园林绿化生态效益,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居住区景观不仅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且符合生态学原理。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使居住区空间更自然化。居住区绿化采用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长树、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方式。行道两侧或单侧、庭院内要栽植速生的树冠宽阔、遮荫效果好的乔木树种,比如垂柳、槐树等;矮乔木、花灌木要注意色彩变化,适当配置一些彩叶植物。并配置一些开花的地被植物,比如美人蕉、大丽花、迎春等,丰富美化居住区环境,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居住区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从而提高居住区的生态效益。

  一是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制定相应的居住区绿化保护条例,大力开展有关的绿化法规、政策、方针的宣传教育,加强广大居民的法制观念;二是提高物业公司的责任心和物业管理人员的技能;三是加强对居民进行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等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普及绿化美化知识,提高居民素质,使居民民主的参与到居住区绿地的管理和维护中。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场所。现代居住区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要真正运用到实际。现代居住区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即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树水体及人文景观。针对居住区绿化的现状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结合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创造出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坏境,这是我们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收稿:2013-05-27)

  [4]王磐岩, 王玉结. 我国居住区绿化问题探讨[J]. 中国园林, 1999, (3): 10-16.

  [6]王莲清, 梁永基. 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12-15.

  [9]黄伙南. 对居住区绿化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建筑知识, 2003: 13-15.

  [10]王建国, 戎俊强. 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M]. 时代建筑, 2001, (4): 10-13.

  屋顶绿化设计是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建设激剧扩张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是城市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和住宅小区景观绿化的补充;以其最大化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有效地减轻光、声污染和二次扬尘,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等功能使置身于现代建筑材料构件的城市建筑附以生态、环保的自然气息。

  近年来,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新兴绿化方式在发展,屋顶绿化技术在中国也得到广泛认可。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屋顶绿化技术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上都存在着问题。中国现阶段的屋顶绿化多属密集型绿化,大多采用卵石排水,自然土覆盖,不带质量沉重,而且花费高昂,更重要的是其质量方面存在着缺陷。有些地方由于覆盖了抹灰保护层,防水层根本不可见。防水卷材不具备阻根穿刺的功能,又没有铺装格外的隔根膜,有些屋面甚至出现渗漏的现象。

  一般而言,屋顶绿化可分为3种绿化类型。分别是密集型屋顶绿化、半密集型绿化和拓展型屋顶绿化。

  密集型屋顶绿化也叫屋顶花园,拥有草皮、乔木、灌木、人行道、水池和其他水景、长椅和小型游乐场等,甚至拥有车行道和防火工程。唯一的限制因素是屋面和建筑物的荷载能力。

  密集型屋顶绿化大多建在地下车库顶板上,但这种屋顶绿化不再被看作绿色屋面,因为它的表面与周围的景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果建筑物的荷载能力足够,密集型屋顶绿化也可以建在高层上。很多酒店和高级写字楼都已经建造了屋顶绿化,提供室外休闲和娱乐的延伸空间。密集型屋顶绿化的维护成本非常高。

  半密集型屋顶绿化是介于拓展型和密集型屋顶绿化之间的绿化形式。包括小型的乔木、灌木、人行道,其目的和密集型屋顶绿化相近。

  拓展型屋顶绿化在中国是关于屋顶绿化的新理念,是对土地使用的补偿,提高空气质量,通过保持雨水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节约能量并美化屋顶。

  屋顶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有限的绿化空间展示多种不同的植物配植方式,体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同时考虑承载能力、建筑高度、当地气候条件、防水以及斜坡屋面等因素。如果要设计一个持久耐用,经济高效的屋顶绿化,还必须考虑到屋顶绿化的目的,业主的想法以及工程造价等问题。

  首先选择轻质的、蓄水能力强的种植土壤,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当避免侵占性强的植物。如竹子的根部侵入性极强,即使最好的防水层也很容易穿透。

  宜选择轻的基质,少量土壤,抗旱能力强的、只需很少的养护的小型植物(比如景天属植物),重量范围在145~200kg,构造层高度在12~25cm之间。

  在拓展型屋顶绿化中,我们要让生物多样化,不能只单一的选择一种景天属的植物。比如5种以上色彩丰富的耐旱景天属植物,其所需基质非常轻,种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伴随着屋顶绿化的普及,其各项技术也随之完善,各种新材料被不断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建筑结构的荷载最有潜力的项目就是利用轻质高强、保温性能好的人工基质代替自然土壤[2]。市面上常用的人工基质有:菌榛堆粉、腐殖松木、松菇酵粉、营养腐殖土等。

  轻型屋顶绿化营养基质是依靠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利用机械化动态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将农用原料、食品业尾料等有机物迅速降解成为稳定的腐殖质,配合机械筛分、烘干、粉碎、混合配比等步骤,制造成为屋顶绿化等土壤改良用的轻质营养基质。该基质具有重量轻质地均匀、防病虫害、通透性强、保水效果好、腐殖程度高、不烧根等特点。

  选择合适的覆盖植物是屋顶绿化的关键,屋顶绿化的植物选配形式,视其使用要求而异,在屋顶有限的面积内,各类植物所占比例应有50%~70%以上。

  一般说来,拓展型屋顶绿化选用各种不同的景天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拓展型的屋顶绿化往往需要至少5种不同的景天属植物,这种多样性不仅可以创造类似自然群落的植物单元,同时如果一种长势不好,其他品种将会覆盖荒芜的部分,可以减少设计中植物选择的危险性。

  屋顶绿化既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又要克服植物恶劣生长环境以及建筑物有限的荷载。因此,根据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选用不同的种植形式是屋顶绿化安全,精致的保证。

  先进的屋顶绿化设计所发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渐地被认同,屋顶绿化变得越来越流行,从一个机会微小的市场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市场。设计一个优良的屋顶绿化设计,应从建筑的结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配置植物和基质。

  高速公路的建设必不可少的会对周边山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造成破坏,从而产生大量边坡。在进行边坡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时,在充分考虑边坡植被的覆盖能力,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考虑路基的稳定性,减少土壤侵蚀。在植被物种的选择上,边坡不能载种高大乔木以免造成边坡不稳,通常以旱生喜阳类小型灌木和草本植物搭配组成植物群落的方法进行绿化处理。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所处地区气候特点和环境特点,从植被物种的耐旱性、生长速度、抗盐碱等方面考虑,对于土质边坡,应当选择根系发达的植被进行绿化,以控制土壤流失。

  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景观,主要是为了给司乘人员形成良好的视觉引导,避免因为眩光或夜晚等情况对司乘人员视线造成影响,并丰富路域景观减少视觉疲劳,提高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由于高速公路汽车尾气排放量大,污染极为严重,且风速较大,土壤肥力极弱,并且没有灌溉系统,因此在进行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绿化物种的特性。在选择物种时,应当选择防眩性能好的常绿植物,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其抗污染、抗风抗旱能力。不同于边坡绿化植物物种的选择,中央分隔带的物种选择,应当是生长缓慢且树形整齐的物种。在选择花灌木时,也应当选择花期长、花色不太艳丽的物种。目前较常用的有侧柏、黄金叶、珊瑚树等,花灌木多是耐修剪、易造型、花期较长的红花继木、紫叶李、紫薇等。

  互通立交绿化景观主要是起诱导视线、减少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互通立交区多选择农田附地,其土壤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植物生长。但我国目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都没有独立的灌溉系统,因此在进行改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后期养护问题,在选择绿化植被时也应以适应性强、抗旱能力好的植物,通常以乔灌木和草皮为主进行绿化。

  隧道洞门的绿地条件受山体原有条件所决定,相对于边坡绿化、中央隔离带绿化和互通立交绿化来说,隧道洞门绿化景观改造施工更为困难,且养护极不容易,因此在选择植被时,应当以小乔木和灌木为主,并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少人工痕迹,使绿化植被能在天然环境下自然生长并不影响交通运输。

  收费站是进出高速公路门面,也是为数不多可以停下来欣赏美景的地方,所以在进行收费站周边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时,应当注意美化效果,创

  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

  坚持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 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强调人性化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 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坚持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 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 30%.好一点的要达到 50%以上,并要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住宅园林景观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欧式风格的大门和护栏以及雕塑等。

  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宛若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城市道路的绿化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等都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个功能区的脉络,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和城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城市道路绿化不断适应新的功能要求的同时得到提高,出现了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落叶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遮荫、降温、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特别是在夏天行车和行人都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有利于交通安全。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季节而变化,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上的慰藉。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

  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以利于树木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稳定的绿化效果 。

  满足植物与环境生态习性的统一,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根据道路长度、形式配置植物,形成韵律连续统一、美观平和的景观序列。

  一般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商住区内部道路等。根据面积和车流量的不同,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可分为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

  城市道路绿化内容:主要包含道路中央绿化带、行车道分隔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路边绿化带、交通绿岛、立交桥范围以及小型的街头主题公园。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因道路污染严重,在树种选择上,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抗病力强,花、叶、果、干俱美,无臭味,无飞絮,速生,寿命长是选择树种的几个要素。草皮应选择绿期长或经过引种驯化的外来优良品种,以丰富本地的物种。在植物配置上,以乔木为主体,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力求树种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与地被、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适当点缀花草,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大小不等的色带或图案,既规则又活泼,给人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形成特色植物群落景观。

  在分车绿带上进行绿化,称为分车绿化带,也叫隔离绿化带。分车绿化带有组织交通、分离上下车辆、将快慢车道分开及保证快慢车行使速度与安全作用。

  ①封闭式种植。该模式可以封闭道路的境界,在分车上种植单行或双行的丛生灌木或慢生长绿树,当株距小 5 倍宽幅时,可起到绿化隔墙的作用;在较宽的隔离带种植高低不同的乔木、灌木和绿篱,可形成多种树冠搭配的绿色隔离带,层次和韵律较为丰富。

  ②开敞式种植。该模式是指在分车带上种植草坪、低矮灌木或较大株行距的乔木,以形成开朗通透的境界。为方便行人过街,分车带要适当分段,一般以 70―100 米为宜,且尽可能与人行横道、停车站、大型商场和人流集中的公共建筑出入口相结合。

  ③半开敞式种植。 该模式介于开敞式和封闭式之间, 一般可根据行车道和所处环境宽度,利用植物形成局部封闭的半开敞式空间。

  ①种植行道树的主要目的是为行人和非机动车庇荫。行道树下可以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以减少土壤,形成连续不断的绿化带,提高防护功能, 加强绿化景观效果。

  ②行道树绿带只能种植乔木时,路面应采用透气性材料铺装,以利于渗水通气,改善土壤条件,保证其生长。

  ③为使树冠有一定的分步空间,同时便于消防、急救等车辆的穿行,行道树的种植株距不得小于 4 m,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m,树干不得小于3.5m。

  ①行道树应选择深根系,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的树种。在寒冷积雪的城市,应选择落叶树种以减少对冬季阳光的遮挡,提高地面温度,促使冰雪融化。

  当路侧绿带宽度在 8 米以上,可设计成开放式的绿地,方便行人浏览休息。开放式绿地面积不小于 70%。

  为保证行车安全,在道路交叉口必须留有一定的安全视距,使司机能看到对面及左右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和停车时间。

  广场绿化设计要考虑广场规模和空间尺度,应结合周边自然和人造景观环境,协调与四周建筑物关系,同时保持自身的风格统一,起到衬托和改善环境、利于游人活动的作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客运码头是城市的“大门” ,其绿化应反应城市的风格特点。火车站、机场、码头等集散广场中的绿地比率应参照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制定。

  停车场隔带内的乔木可为停车场庇荫,避免车辆曝晒,且不防碍车辆停放,对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林荫道是指与道路平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不足的情况下,林荫道绿地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小气候、组织交通、丰富城市街景具有重大作用。

  现阶段城市道路绿化设计采用的植物种类比较多,通常要选成荫快、防护性强、具有经济价值的高大乔木,合理搭配花草等,同时还与周边建筑、地下管网、架空线路、水景、山景、道路元素(照明设施、交通设施、休闲设施和 人文设施)等和谐搭配,使道路绿化景观趋于自然,体现当地城市特有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优美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它不仅能反应出一个城市的内涵和历史积淀,还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应建立绿色交通观念,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的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修建和谐自然的生态道路。

  [1]王浩,谷康,孙新旺.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秀梅.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J].中国园林,1997,13,(4).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进行规划设计。居住小区绿化在规划设计上应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园林设计的技术和艺术水平,把自然景观融于园林式居住小区建设之中,充分满足居民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师法自然,规划科学,经济美观,可持续发展。

  居住小区绿化,规划设计是前提,是关键,只有规划设计起点高、从而才能保证绿化的水平、质量及效果。为进一步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的档次和品位,新建城市小区绿化设计实行绿色图章制度,要求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严把规划设计关,居住小区绿地率及绿地规划设计达不到设计标准及规范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同时对规模较大或事关整个城市形象的小区的绿地的绿化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都有严格的要求,确保居住小区绿化与整个城市绿化协调、同步。

  因居住区内绿化空间有限,居住小区植物选择应考虑到植物的生物特性,做到适地适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所以居住小区绿化应采用疏林草地为主,乔灌花草立体相结合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里建成比较开阔的绿地,形成遮荫、滞尘、防噪、休闲、游憩、景观丰富的绿化网络。

  1、草坪。草坪作为整个绿地的底色,是必不可少的,老百姓称之为“绿地毯”。近年来,草坪品种繁多,特性各异,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是相当重要的。居住小区通常可选择绿期长的冷季型草坪,以形成非常壮观的疏林草地景观。也可选择一些抗旱、管理粗放的品种,如红花酢浆草、麦冬等,同样可达到满意的绿化效果。

  2、乔木。常绿树与落叶树比例要适宜,一般掌握在10%至20%之间。落叶乔木除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外,还应考虑远期、近期效果。如果追求近期效果,可选择一些速生乔木,如栾树、法桐、泡桐等;追求远期效果,可选择生长缓慢的树种,如银杏、白玉兰等。常绿乔木多用雪松、广玉兰、高干女贞等。同时可考虑多栽植市树,以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城市名片。

  3、灌木。在品种选择与配置上,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春季开花的品种包括丁香、碧桃、迎春;夏季开花的有珍珠梅;秋季开花的有紫薇、木槿;冬季开花的腊梅、油茶等,若能再配以色相变化的品种,如紫叶李、红瑞木、金叶女贞,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美化效果。

  4、攀缘植物、应时花卉。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内可适量发展立体绿化,如四周围墙、栏杆、自行车棚、业务办公室等可充分利用,既可增加叶面积,又可遮阳挡风,品种可选择木香、茑萝、金银花、紫藤等。有条件的小区,门前窗后可栽种藤本月季、一串红、万寿菊等花卉,为小区增添更多色彩。

  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利用率高,要求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前往,一个小区一般有2至3个点。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紫薇、腊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小菊、马尼拉草等,植物多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线:主要指导居住区的道路绿地。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开花灌木或藤本植物,如银杏、香椿、樱花、石榴、法国冬青等。面:是指宅旁绿地,包括住宅前后及两栋之间的用地,约占小区绿地的50%以上,是住宅小区绿化的最基本单元。

  2、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再生空间是指建筑的表面积,可利用居住建筑高中低的结构特点进行空间绿化。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

  3、疏密有致。为了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种植设计应做到疏密有致,即宅旁活动区多为稀疏结构,使人轻松、愉快,获得充足的自然光;在垃圾场、锅炉旁和一些环境死角密植常绿树木,道路上用遮荫小乔木。

  4、模拟自然,创造鸟语花香之意境。一个居住区绿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要保证该系统的稳定,就要充分考虑各要素间的关系,尽量创造出自然之恋。

  1、宅旁绿化。宅旁的阳面绿化一般可采用:马尼拉草+月季+黄杨矮篱、马蹄筋+书带草围边的结构。宅旁的阴面绿化可采用:黑麦草+珍珠梅+黄杨篱、早熟禾+太平花+黄杨矮篱的结构。宅旁的山墙可选用爬墙虎之类的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

  2、道路绿化。居住小区道路绿化树种可选合欢、樱花、紫薇、白玉兰、银杏等。围墙用香椿+石楠绿篱+丝兰、竹+紫叶小檗,或创造其他的单面花境。

  3、公共及专用绿地绿化。上层可选垂柳、广玉兰、女贞、银杏等-中层可选金银花、连翘、月季、牡丹、腊梅、桂花等,下层可选剪股颖、结缕草、早熟禾等,草地适当点缀小菊、串红等季节性花卉。

  1、施肥。绿地养护、水、施肥是关键。冬季小雨,草坪干旱,生长缓慢,影响观赏效果;而夏季雨水集中、高温高湿,易感染病虫害,造成大片死亡。正常管理是间干间湿,看干湿程度决定是否浇水。草坪每月施肥一次,苗木每年春秋各施肥一次,基本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2、修剪。草坪应因土壤、长势、品种不同进行及时修剪;造型植物、大面积的色块造型也要勤修剪,保持造型,如大叶黄杨球、人头球、金叶女贞色块造型等。

Copyright © 2012-2018 乐鱼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43966号